宜兴市潘汉年实验小学

红色潘小办学特色

提升根文化建设,彰显根教育特色

发布时间:2021-04-19 14:59 栏目:办学特色 发布单位:宜兴市潘汉年实验小学 点击量:9615 【公开】

提升根文化建设,彰显根教育特色

归径,人杰地灵,地方资源和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归径有山,有山就有树,有树就有。铜山顶上,铜山村的顾松彬先生创办了一座大型根雕馆,陈列着许多极有价值的根雕艺术品。

归径的骄傲——潘汉年,他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战斗在隐蔽战线,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坚定不移,坚信不疑,坚韧不拔。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归径还出了很多名人,他们的在归径:潘梓年、潘菽、傅学文,还有阳羡第一人物周处。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宜兴市文管会专家在归径的骆驼墩遗址发现距今6000年前的人类建筑和活动遗迹。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江浙沪太湖流域崧泽文化研究的空白,成功连接了环太湖流域文化圈研究的缺环,进一步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归径,可以找到中华民族文明的。归径还有许多古迹许多:真武殿古窑群、紫云山华表、任氏节孝坊、归径桥,还有纸市和石灰市。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我们的任务就是培根”。恰巧,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少年是国之根本

道德是成人之,知识是成才之。真教育要以人为,要触及到人的本质——生命,要激扬生命,润泽生命,完善生命,成全生命。要开展生命化教育,培育有根基的现代人。

教育艺术犹如根雕艺术,要精雕细刻,顺势而为,合理扬弃,恰当取舍,要尊重学生的天性。

——形神兼备,融会贯通,含义广博而深远。

一、精心构建根文化

1、 理念系统

   训:培根养心

   风:固本培源  厚积薄发

   风:返朴归真  循循善诱

   风:兼收并蓄  孜孜以求

办学理念:关注生命成长  奠定坚实根基

学校精神:扎根深处  蓬勃向上

育人目标:做有根的现代人

学校话语:草根也有开花的心;绿叶都有报根的情

   歌:《根的情怀》

   标:

 校徽.jpg

“归径”的首写字母“G”和“J”为基本设计元素,通过对字母的变形与组合,勾勒出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树,充分体现了“关注生命成长,奠定坚实根基”的办学理念。图中有树干、树根、树叶、树藤和红花,表达了学校“根深枝繁叶茂花绽果香”的美好愿景。绿色代表希望,红色代表理想,树藤代表未来。同时还巧妙地组成了“根”的音节“Gen”,彰显我校“根文化”特色。隐含了“小学”的首写字母“X”。

字母“j”演变为跳跃的人形,昭示着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人形居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绿叶环绕,号召全校教职工团结协作,精心护花,体现“培根养心”的校训,隐含了绿叶对根的情意。

图标的趋势体现了“扎根深处,蓬勃向上”的学校精神,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学校追求特色,创意前行……

校训阐释:

培根养心

               

白云归径,青山红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百年老校,培育群英;汉年精神,书写汗青。

             根之文化,润泽心灵;继往开来,满怀信心。

             兼收并蓄,博古通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固本培源,积蓄后劲;厚积薄发,张扬个性。

             根之教育,历久弥新:三根载体,陶冶身心;

             三本课堂,耳聪目明;五香工程,尊重天性。

             草根开花,壮志凌云;叶落报根,代代传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根路上,踏歌而行!

2、 阵地命名

道路命名:培根路;立根路;探根路

建筑命名:根深楼;枝繁廊;叶茂楼;花绽馆;果香厅

校本教材命名:《把根留住》(上篇:归径风物;中篇:归径名人;下篇:归径古迹;选修篇:根雕艺术)

教育阵地命名:《归根叶》校刊;《径上花》校报

“培根”少年宫;“慧心”根雕坊;“潘汉年”英雄中队

“一剪梅”红领巾广播;“君子兰”杯艺术节;“凤尾竹”红领巾电视台;“野山菊”文学社(形成“梅兰竹菊”系列);“五针松”杯体育节;“香樟树”杯读书节;“满天星”杯科技节。

3、 校园景点

① 丹心园

② 孝心坪  

③ 润心墙  

④ 潜心廊  

⑤ 舒心绿茵

⑥ 龙心漂流  

⑦ 开心农场(打造果树和蔬菜基地)

⑧ 怡心根雕轩(开辟根雕陈列馆)

⑨ 归心生态苑(打造环保主题公园)

⑩ 慧心梦工场(物联网感知生长项目)

校园十景将成为校训“培根养心”的一个有力支柱!“丹心、孝心、净心、舒心、龙心、怡心、潜心、开心、归心、慧心”皆为“养心”。以“心”贯穿,心心相印!

二、 真心实施根教育

1、 一面旗帜

潘汉年的精神是我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家乡巨子潘汉年是一个对中国共产党无比忠诚、才华横溢、胆识超群、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共产党员。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尤其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取得了极具传奇色彩的业绩,赢得了党内外人士的赞誉和爱戴,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者的杰出楷模。

作为归径小学,我们就要学习和继承他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的精神,学习他对工作审慎细致、勇于负责的精神;学习他为人正直,“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学习他谦虚谨慎,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善于团结同志的作风。

1、加强阵地建设。拟将归径小学更名为潘汉年实验小学,打造潘汉年“潜心亭廊”,使我们全体师生铭记“潘汉年”这面革命的旗帜,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

3、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定期开展“潘汉年英雄中队”和“潘汉年式好少年”评选活动,在校内营造向潘汉年爷爷学习的良好氛围。前者以中队为单位,分年级段表彰在勤学守纪、文明礼仪、两课两操、清洁卫生、两课两操、活动竞赛六个方面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中队;后者以队员为单位,表彰在写字、诵读、发言、作业、礼仪、爱心、守纪、卫生、体育、进步十个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月冠军在中队内表彰,分别冠以“学习小博士”、“道德小标兵”、“健身小达人”、“工作小能人”的光荣称号,学期冠军上报大队部统一在“潘汉年式好少年”走廊内表彰。同时,学校还将“潘汉年中队”开展活动的照片按“中队成立—寻访足迹—不竭动力—探究奥秘—施展才艺—绽放美丽”制作成活动剪影,布置在教学区,供其它队员欣赏。

3、加强仪式教育。学校每年在清明前后,组织全体师生聚集学校“名人苑”隆重举行纪念潘汉年活动,少先队大队部预设六套方案,按部就班,循环进行,让学生通过六年的小学生活,全方位、多角度地 “知英雄、颂英雄、学英雄”。

2、三根载体

根雕(校级)、根艺盆景(班级)、水栽培(全员)

三根载体,从操作难度上说,由难到易;从参与人数来说,由少到多;有点的提升,也有面的照顾,充分体现了根教育路径的梯度、广度、高度、深度。

3、五香工程

①心工程——礼仪立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②书工程——阅读启智(大力开展龙心图书漂流活动)

③韵工程——跳绳健体(传承学校传统项目并发扬光大)

④墨工程——书法创美(加强训练,坚持参加省书法等级考试)

⑤果工程——烹饪促劳(一年级:学会认菜;二年级:学会择菜;三年级:学会洗菜;四年级:学会切菜;五年级:学会买菜;六年级:学会烧菜,至少学会烧一荤一素一汤。三到六年级学生,在开心农场上逐步学会种菜。)

4、节节开花

“一剪梅”红领巾广播;“君子兰”杯艺术节;“凤尾竹”红领巾电视台;“野山菊”文学社(形成“梅兰竹菊”系列);“五针松”杯体育节;“香樟树”杯读书节;“满天星”杯科技节;“百合花”杯电影节。

三、潜心打造根课堂

1、 三本课堂

为本:勤、好、善

为本:说、做、思考

为本:爱、情、教育

2、 教学模式

幸福的最高境界是无求,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欲,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无痕!根雕式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繁琐的程序,如果说有个模式,那就是它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共性。

在根雕中,有一个准则叫“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它的意思是说,根雕必须尊重天性,顺势而为。三和七,把“十”一分为二,分出了一个黄金分割点,也分出了一个课堂教学准则。根雕如此,教学亦如此。根雕式的课堂教学要求三分讲,七分学。这个“学”一是代表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定教;二是代表学习,学习是一种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此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雕式语文教学:三分七分读。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不仅是要靠教师的讲解,更要求以读为主,利用各种各样读的方式,通过读来披文入境,通过读来品味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通过读来彰显个性,激励创新。

根雕式习作教学:三分写,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不但要会写,而且要会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固然难得,但是学生品词析句、互批互改的能力更加可贵。

根雕式数学教学:三分学,七分练。小学数学重在运用,重在探究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练习,达到巩固基础,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根雕式英语教学:三分模仿,七分环境。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要想蓬勃发展,要想生生不息,环境的创设很重要,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外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口语环境,注重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的训练,让所学能为所用,也十分必要。

根雕式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三分书本,七分生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的品格的塑造,都不是无本之木,都不是简单的说教就能达成,这需要我们把书本联系生活,增强学生品鉴真善美的能力。

根雕式科学教学:三分理论,七分实践。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根雕式班队活动课:三分做事,七分做人。人生一世,一是做事,二是做人。做事一阵子,做人一辈子。要教育孩子把德重于能的信念植根在心底。

大自然中的根材包罗万象、各不相同,但一位经验丰富的根雕大师,能审时度势、顺其自然,利用根材上的每一个曲、折、疖、疤,让它们融入作品之中,成为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美;根雕作品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最后回归自然;我们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有这样一位老师,能遵循教学规律,儿童发展规律,用自己的言行,感染、教育每一个个性鲜明的学生,让他们经过雕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3、课堂评估

“根雕式”课堂教学评价表

上课教师:                年级             学科:               课题                       

评价

项目

评    价    要    点

分值

评估结果

得分

等第

教学目标(5分)

1.符合新课程标准(大纲)的要求,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实际。

5



2.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内容(10分)

3.注意知识的整体建构,阐释清楚,重点突出。

15



4.容量适度,完成教学计划。

5.教学训练精当,分步实施,接受性好。

6.内容适当延伸,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

教学过程(40分)

7.情境创设好:学生兴趣浓厚,突出教学重点。

40



8.“根雕式”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好。 (参照根雕式教学模式)

9.善于培养思维能力:设疑导思,质疑问难,适度发散。

10.注重培养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

11.面向全体,因材教学,分类指导,学生全员参与。

12.使用发展性、激励性评价,通过赏识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草根也有开花的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点。

13.综合使用学具、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等各种教学媒体,实效性强,做到媒体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学生活动(20分)

14.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20



15.人人动脑动手动口,主动探索。

16.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有独到见解和感受。

教师素养(10分)

17.课堂应变、调控能力强,实验操作规范,媒体使用熟练。

10



18.态度和蔼,师生平等相处,善于引导学生“各美其美”

19.教学有特色,实现教育无痕,大胆创新。

整体效果(10分)

20.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类型的学生各有所得。

10



综合评语


总得分


总等第


注:分项等第分A85%以上)、B75-84%)、C60-74%)、D59%以下)四等。

总等第分好(85分以上)、较好(75-84分)、一般(60-74分)、较差(59分以下)四等。

评课教师:                                   

四、热心探究根系统

1、 课题引领

根文化建设由教科研引领,通过课题实验,使根文化逐步丰盈,走向成熟。

一个主课题:《培育根文化,实施根教育的实践研究》

三个子课题:《在生命化教育理念导引下,实施激励教育的实践研究》

           《根基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2、 教学磨炼

一件根雕作品制作的基本步骤是审根——雕根——磨根——命名;一堂好课的基本步骤是备课——上课——磨课——反思

审根——备课

制作出一件优秀的根雕作品,不容易,要打磨出一节好课,也不容易。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要“用教材教”。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就好比一个根材。一个原始的根材本身不是一件艺术品,要通过观察、审视,构思,寻找它身上的可用之处;一篇课文是一个教学事例,备课就是审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仔细地研读文本,和教材深度对话,充分挖掘有价值的教学点。根雕作品还讲究一个“奇”字,同样,教学设计讲究一个“巧”字。上课的设计,构思要巧妙,设计要合理,教法要新颖有效。

雕根——上课

通过个人及备课组的努力,形成了一篇比较满意的教案。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教案是预设,课堂是生成。上课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案的思路,灵活运用教学设计,而不是锤锤打打,乱凿一气;但上课又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和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对话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实现有效教学。根雕的创造原理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回归自然;根雕式课堂教学的原理亦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富有生命力的教学。

磨根——磨课

一节课上完后并不意味着结束,相反还只是一个开头。教研组之间的评课、议课,能达到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教材之间的二次对话、深入对话,也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评课过程中,教师应聚焦重点、难点、矛盾冲突点进行评议,充分发挥团体的智慧,骨干的力量,提高教研组整体的教学水平。

命名——反思

一件优秀的根雕作品不仅在于根雕艺术家本身精湛的技艺,还取决于它寓意深刻的名字,也就是说,当所有的手工完成之后,还需要去认真地思考命名,这个过程往往比雕琢的过程还要漫长。而对于一位老师来说,一节课只有40分钟,40分钟是有限的,而40分钟之外是无限的。40分钟之后,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需要老师去认真地反思,反思教案、反思教学手段、反思成功之处,反思需要改进之处、反思其他老师的评议……反思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比上课的更漫长、意义更深远。

3、 征文试金

如果学校是一棵大树,教师是树木的枝叶,学生是树上的花果,要想枝叶四季常青,要想花果艳丽芳香,需要不断吸收新鲜的养分,这个养分对于教育就是教科研。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按月开展学科教研月活动,启动草根名师工程,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共同分享好书阅读,共同探索论文写作,积极参与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论文写作比赛,尤其是“教海探航”,我们成立“教海探航”论文评比领导小组,带领一批年轻的水手,以课堂为帆,以写作为桨,乘风破浪,迎风搏浪,在教育的海洋,积极探航!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新街街道归径村人民南路2号     联系电话:1880615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