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结合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改革有关工作部署,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了一系列寒假活动,努力使学生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
“小五年计划”老物件征集活动
学校以“小五年计划”活动70周年为契机,广泛征集与“小五年计划”活动及其后续传承和发展相关的老物件。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博物馆等场所积极寻找当年的照片、宣传海报、信件、记录册、荣誉证书、劳动工具等老物件,并通过采访长辈、查阅资料等途径,深入了解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老物件的来历与价值,共同追忆“小五年计划”活动的光辉历史。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老百姓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粮囤,通常是用竹子、柳条或者苇席编制而成,呈圆柱形,高大而粗壮。它稳稳地立在农家的院子里,里面装满了一家人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是生活的希望和保障。
爷爷说,小时候,每当秋收时节,田野里一片金黄,麦浪翻滚,谷穗低垂。大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孩子们则在这喜悦的氛围中,好奇地张望着那一个个即将被填满的粮囤。新收的粮食,带着阳光的温暖和泥土的芬芳,被一担担、一车车地运回家。当粮囤被填满时,那种成就感和安全感是无法言喻的。它见证了春种夏耘的汗水,秋收冬藏的喜悦,是农耕岁月里最真实、最温暖的记忆。
——一年级 覃天羽

绕线板是中华文明在某一时期发展的特定产物,明清以来,传统的线板在这一时期呈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我手里的这两块是黄花梨材质的绕线板,是祖上传下来的老物件,以前祖上也算是个大户人家,但生不逢时,遇上了日本入侵,经历了黑暗的打,砸,烧,抢,保留下来的物件少之又少,这两块绕线板也算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东西。
——二年级 曹紫萱

棕叶蒲扇,是极具生活气息的传统手工艺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扇面由棕榈叶精心编制而成,叶片宽大、柔韧性强,扇柄则多选用竹子或木材,结实耐用。制作时,需经过选叶、晾晒、编织、装柄等多道工序,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在过去,棕叶蒲扇是夏日消暑必备。摇一摇,清风徐来,驱赶蚊虫、带来凉意。它不仅实用,还承载着童年夏夜的美好记忆,是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饱含着质朴的生活智慧与浓浓的生活温情。
——三年级 陈嘉希

这枚银币叫宣统三年银币,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位期间铸造的银币,铸造时间为1911年,即宣统三年。这枚银币见证了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统治的终结。
——四年级 贺禹诚

从古代的房契,到建国初期房产土地证,到新中国的房产证,都见证了国家的更新换代,富荣昌盛。房契的存在和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土地制度变革、政策调整以及人们生活和财产关系的变化,从古代的红、白两契到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到后来的集体化、城市土地公有化等一系列政策调整,都能在房契的历史脉络中找到相应的痕迹,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房契作为一种历史文物,承载着特定时期的文化特征和人们的契约精神,其书写格式、语言表达以及涉及的各种礼仪规范等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
——五年级 周诗莹

爸爸说,小时候,缝纫机哒哒一响,就知道奶奶又开始忙了,不是在缝衣服,就是在打鞋底。听爸爸讲那是奶奶的嫁妆,在我家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但是奶奶非常珍惜,经常用油保养,所以看起来还是挺新的,时至今日,这个老物件依然能用。当遇上谁的衣服脱了线或新买的裤子需要打边,奶奶就会打开储物间,掀开缝纫机的布罩子,把缝纫机头,从机箱柜仓里翻折上来,仔细擦拭,点机油,上线盒,绕线,压料,落牙,不一会儿,如乐曲般的的哒哒声便传出来了。
爸爸说,一晃他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多少往事已随风,只有那台老缝纫机,安安静静的站在旧时光里,陪伴着大家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温暖了我们一家老少!
——六年级 程诺伊
“红领巾寻味中国年”实践体验活动
学校发挥寒假期间节庆、民俗等传统文化活动集中的特点,结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味传统中国年,开展“记忆里的中国年”调查研究活动,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宜兴年味最不可少的就是“团子”。团子顾名思义,小小圆圆,形态可爱。它是春节的家乡限定美食,年前做上许多团子,整个春节期间的早饭里就都有它了。宜兴的团子,一般是两种:白团子和绿团子。白团子是用纯糯米粉和的,馅料以咸味为主,萝卜丝肉馅、荠菜肉馅、青菜肉馅。绿团子则是用绿苎头(一种野生植物)汁水和糯米粉,馅料一般偏甜,有豆沙馅、芝麻馅、花生馅等。大人捏团子,总是会揪下一个小面团给小朋友捏,小朋友学做团子,有的学的有模有样,有的则把面团当成橡皮泥般玩耍,团子新蒸出来,小朋友们不顾烫手,就要尝个鲜,场面有趣而热闹。
——一年级 路雅棋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去探寻了一番福建游神的震撼画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高大威猛的游神,让我们流连忘返!
——二年级 曹紫萱

春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春节的庆祝方式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文化内涵始终不变。春节最重要的主题是阖家团圆。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在春节前赶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共享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新年第一天,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三年级 张芊玥

每逢过年,都要贴对联。一家人会穿上新衣服,整整齐齐, 给长辈拜年,合家团聚,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四年级 贺禹诚

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确,在爆竹响亮的声音中,我也长大了一岁。今年除夕,我家的爆竹声与往年一样,响彻云霄。随着响亮的声音响起,爆竹也在空中炸开了花,美丽极了!我也忍不住拿起手机“咔嚓”“咔嚓”地拍了好多照片,看起来好好看呀!
——五年级 倪语涵

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不同的年味“特色”,我外公外婆家在苏南,每到春节餐桌上就有春卷,有豆沙馅的,还有荠菜肉馅的。而我爷爷奶奶家在苏北,除夕夜就会一家围坐在一起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年味十足。年味是这人间烟火气,是在那外游子惦念的家的味道,更是那关于温暖和团圆的记忆。
——六年级 陈士垚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够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增强文化自信。丰富多彩的寒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真正实现了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