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潘汉年实验小学

红色潘小校务公开

【书记(校长)谈德育】“宜德育”的校本化实施策略

发布时间:2024-03-06 21:53 栏目:校务公开 发布单位:宜兴市潘汉年实验小学 点击量:3518 【公开】

图片

(潘汉年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张明俊)



一、充分解读新时代德育

图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延续弘扬我们传统教育的实施指导。而后提出“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是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二、深入理解“德育

图片

德育是顺应区域教育高品质建设、顺应德育发展潮流、顺应学生德育发展需求,引领学生在适宜、适合的教育中感受、品味与践行,涵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模样,提升与发展区域学生高素养的精气神和美善义


三、延续学校德育特色亮点

图片

潘汉年实验小学创办于1926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曾先后走出了“潘氏三杰”(革命家潘汉年、工程院院士潘梓年、科学院院士潘菽)等杰出人物,是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地处潘汉年故乡。潘汉年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战士,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儒雅人士。作为属地学校,学校德育工作以“赓续红色根脉,传承汉年精神”为主线,打造“红色根文化”德育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并把潘汉年精神辐射到众多红色革命人物的精神教育。学校以“培根养心”校训为宗旨,突出“以关注生命成长,奠定坚实根基”的办学理念,德育工作充分利用区域特点、人文资源等,开展理想信念、品格情操、道德修养等工作,积极打造有传承、有文化、有特色的红色校园、人文校园。



图片



四、探究“宜德育”校本化实施策略

图片

宜德育校本化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适应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它更是发挥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挖掘学校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等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德育品牌。

那么,富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实施?在这里进行些许探索,以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借鉴


1.强化德育队伍,优化师资建设。

图片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质量。因此学校要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首先从大局出发,架构好完整的德育工作链条,构建好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针对教师需求,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涵盖教育学、心理学、道德哲学等领域,培训方式可以包括线上课程、学习研讨、实地考察等,以扎实提升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学校还要鼓励德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设立“德育导师”制度,分享德育工作经验,共同探讨德育工作中的难题。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教育部门的沟通,借鉴先进的德育理念和实践成果。学校更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对德育教师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合理评价。落实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德育工作中。




图片



2.结合学科教学,深化德育内涵。

图片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树立全员德育理念,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而课程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地域文化等因素,系统规划德育课程,使之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且德育课程应涵盖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首先要扎实落实针对性的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德育教学手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其次,学校应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目标融入学科教学,实现学科德育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德育的熏陶。同时,学校要积极探索校本教材,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开设独具特色的德育课堂,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




图片



3.丰富活动载体,强化实践育人。

图片

学校应当注重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首先,学校要组织多样化、多层次的德育活动,包括志愿服务、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其次,精心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要始终把民族精神、法制教育、生命教育融入活动中,丰富活动内涵,创新实践载体。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设计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确保每月有一个主题,涵盖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另外,认真组织入学、成长、入队等重要仪式,用强烈的仪式感给学生上好宝贵的一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体验情感、掌握技能、学会方法、提高能力。所有的活动要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为原则,以人为本,以培根养心为宗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开展理想信念、品格情操、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德育工作。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主题教育、仪式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校内外都能感受到德育的熏陶,从而使“宜”德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图片



4.利用地域特点,拓展德育空间。

图片

学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人文资源和地域特色,将潘汉年等同志的精神风貌和红色革命传统融入德育活动中,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寻访潘汉年故居、祭扫徐文奎烈士墓等,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走访美丽乡村——潼渚村,了解最新的环保理念与科技手段,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上街头,深入小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服务他人、回馈社会的快乐,培育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总之,学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丰富学生道德实践平台。学生在感受、品味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涵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品格和能力。




图片



5.注重协同育人,拓宽德育渠道。

图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学习的阵地,社会是孩子实践的舞台。学校要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共同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体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家校座谈会等活动,增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同时,学校还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图片



6.创新德育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图片

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要注重评价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引导学生不断进步,最终实现长足进步。评价要以激励为导向,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全面发展。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工作评价,鼓励教师创新德育方法,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




图片



图片

总之,新时代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应当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创新德育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校本化实施策略,努力提升德育工作实效。通过上述举措,有望推动我校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图片

编辑:林周馨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新街街道归径村人民南路2号     联系电话:18806150051